首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大图»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北京建筑大学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开班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北京建筑大学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开班

  “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振兴战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2018年5月23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三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在我校西城校区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层报告厅举办开班仪式。

  北京市文化局李茜,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启鸿、太阳成集团tyc9728党委副书记王秉楠、设计艺术研究院院长陈静勇、设计学科带头人李沙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我校研培计划负责人杨琳主持。

  本期面向国家脱贫攻坚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的学员开展整建制培训。围绕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土族盘绣项目,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魅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指导土关村学员以非遗项目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开展文化旅游的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并形成持续性的学习研讨创作氛围和集聚效应。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建造实践两个阶段,内容包括文化遗产通识课、非遗互动实践课和展览研讨。

  张启鸿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向参加开班仪式的的51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办学与“研培计划”的相关情况。他说,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特别是在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为北京市城乡发展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在本月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校的历史突破。

 

  

 

  张启鸿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的办学定位,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沉积,使我校首批入选“研培计划”承担高校。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启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历经三年实践,依托高校优质培训资源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成效。在这一良好工作基础下,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这一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共同实施研培计划,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覆盖更多非遗门类,惠及更多传承人群,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体现了战略眼光、超前意识和担当精神。

  按照计划,本次培训指导传承人群建造生土建筑,将土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民宿相融合,提升技艺水平和当代审美意识,发挥“扶智”功能,助力扶贫攻坚,并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与发展,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村庄发展模式。为此,今年4月,学校委派我学院丁奇副院长、王秉楠副书记带队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调研,通过入户调查,村两委班子座谈,收集土关村民族特色、民族手工艺、民间艺人等第一手资料,制作土关村特色宣传片,为本次培训班制定了培训和实践的计划。最后,张启鸿对主办方长期以来对我校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及对本次培训班的美好祝愿。

  杨琳就我校“研培计划”工作向来宾、学员做介绍。在学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下,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为核心,重点开展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统工艺等非遗技艺门类的合作研究与交叉学科特色方向建设,在国家构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体系建设中,打造人居环境非遗生活秀。已为京津冀地区和甘肃贫困地区举办两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班。帮助学员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技艺的把握,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提高学习和传承能力。形成了“跟项目、整建制、成氛围”可持续性的学习研讨创作氛围和集聚效应。在回访调研中收到良好的反馈,目前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砖雕等项目已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得到重点支持,有助于带动就业,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建筑营造和砖雕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形成地方品牌,为扶贫攻坚的甘肃临夏州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

  学员代表李福娟上台发言,向大家介绍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的非遗项目和传承基本情况,以及当地一些特色,并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班的期望和感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