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一次关于中国建筑发展三十年的思考

一次关于中国建筑发展三十年的思考

  

 

  [导读]随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建筑业三十年间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017年9月22日18:30在教一126,建筑师王大鹏老师题为“从饭店到博物馆——中国建筑三十年的现代化跨越”的讲座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本次讲座邀请到的嘉宾王大鹏老师是筑境建筑杭州公司总建筑师、文化专项研创总监、东南大学企业工作站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专业实习企业导师、浙江省建筑工程评标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空间与新技术专委会常务理事,也曾参与程泰宁先生设计的浙江美术馆项目。对于中国建筑三十年发展的历程,王大鹏老师选取了饭店类和博物馆类建筑分析作为切入点。

  王老师回顾了1978年贝聿铭回到阔别40年的故土,建造北京香山饭店的背景和历程。当时中国社会对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有迫切的向往之情,北京政府希望贝聿铭设计一幢“现代化建筑样板”的高层旅馆。漫山红叶的香山中,贝聿铭结合了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庭院和围墙等元素,构筑了自己的代表作——香山饭店,借此给中国建筑师指出一条并非照搬西方,而是从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中延伸出的新道路。

  与同时期,由中国本土建筑师程泰宁先生设计建造的杭州黄龙饭店相比较,程泰宁先生的方案对建筑体量拆分重组,充分融入江南文化气息,达到了内外和谐的效果,获得了国内外建筑师的一致认可。但随后的中国建筑界,带有浓郁欧洲风格的罗马柱式与穹顶席卷了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误以为“发达”就是模仿西方国家,盲目中更是忽视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

 

  

 

  

 

  转眼步入千禧年,贝聿铭于2002年在故乡苏州完成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建造,这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的建筑,表现出“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对建筑尺度和色彩的把握十分到位。

  与此同时,程泰宁先生设计的浙江美术馆,建筑整体的气质与杭州和西湖很和谐,表达出与环境共生、彰显江南流韵的理念。纵观贝聿铭和程泰宁两位大师的建筑作品,不难看出二者建筑风格的差异:贝聿铭先生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实践者,几何形式感很强;而程泰宁先生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但他作为本土建筑师,更主张建筑应适应自然,因地制宜,故形式多变。

 

  

 

  

 

  从饭店到博物馆,建筑功能类型截然不同,但是其设计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层面的思考却是异曲同工,虽然发生着理性和感性、几何和写意的碰撞,但是一齐给今后中国新兴建筑师起到极大的启发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在本土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多年努力下,无疑成了世界建筑的实验田。金茂大厦、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世博会中国馆……每个作品都是贴近人文的尝试,让中国建筑市场变得更加多元。

  在之后的互动环节中,有同学们提及:是什么让王老师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坚持着?王老师首先道出建筑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局限性,但是他秉持着“顺势而为、不勉强”“自得其乐,不失自我”的态度,面对困难,顺势分析,让自己的设计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标会一步步实现。

  王大鹏老师精彩的演讲内容丰富充实,引起了同学们对国内建筑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王老师还将自己所著《西北偏北》一书赠予同学们,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我学院研会编辑部

  撰稿:孔令奇

  摄影:何梦漪

  

  


Baidu
sogou